季评:买盘阶段回暖,镓价起伏不定
一、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综述
市场综述: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金属镓行情跌宕,价格起伏不定,整体呈现“N”字型态势。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金属镓价格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二季度,截至季末,三季度市场平均价格为2531.9元/千克,较上季度同期均价2345.54元/千克上涨约190元/千克,涨幅为7.95%。
1、 供应缩减,上行周期启动
季初中国金属镓行情延续偏稳局面,本次上行周期开始节点在7月中下旬。 随着时间推移,市场传出部分镓厂停减产消息,拉开本轮价格上涨的序幕。伴随金属镓供应有所减少消息愈演越烈,虽有业者认为供应减量实际对市场影响有限,中国金属镓总体供应仍旧充足,但此阶段部分镓厂认为减产导致市场现货货源有一定收紧,纷纷上调报价,另有镓厂认为价格仍有上涨空间,因此待价而沽,镓厂的挺价惜售行为导致市场价格飞速上涨。关于招标竞拍活动,此阶段亦举行较为频繁,且每笔成交价格逐次升高,推动市场价格连连上涨。在此背景下,贸易商一改前期颓态积极活跃市场,时常见参市买进身影,寻找交易机会,叠加月底部分下游用户存在刚需采买需求,进一步为价格上行提供有力支撑。本轮价格上涨持续到8月上旬,价格攀涨至年内高点,现货市场报价从开始的2400-2450元/千克上涨到3000元/千克左右,此亦为2023年以来的价格峰值,但对于3000元/千克左右价格买家大部分难以接受,导致此价位出现有价无市现象。对于下游买家来说,针对于不同价位亦有不同表现:价格上涨之初金属镓市场情绪热烈,由于价格短期变动较快,在买涨不买跌心理的促使下,下游企业入市采购,以避免后期采购成本拉高。
2、 后继乏力,价格回落调节
与前期价格暴涨对应的是,后期价格缺乏有力支撑,开始迅速回落。在价格上涨过程中,下游用户畏高心理丛生,而当价格涨至较高位置,即3000元/千克左右后,其畏高情绪亦达至顶峰,买家纷纷表示此价位难以接受,部分企业认为以此价格采购原料则将自身成本倒挂,而增加的成本部分难以向下传导,企业盈利面持续被收缩。在此背景下,现货市场氛围由询单积极转为零星问价,实单成交数量明显下降,对于高价需方购买力难以有效跟进,且有部分下游客户认为本次价格攀涨过快,在终端消费并无改善情况下高价缺乏有力利好支撑,从而产生一定抵触心理,市场开始呈现有价无市状态。时间转至8月下旬,持货商为免高位积压库存,意于尽快出货回流,因此报价较为积极主动,表示可适当让利,中国金属镓现货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,同时某镓厂为月底出货情绪积极,频繁竞拍销售,竞拍频次由每周1-2次增加至3次,竞拍底价降低,而数量由单次500公斤增加至1吨及以上,其竞拍成交价格逐次拉低,后期出现2500-2600元/千克成交,现货订单签订数量较为可观。
3、 稳中上涨,节前备库热潮未至
进入本季度最后一个月份,镓厂频繁的生产变动为市场增色,而中秋和国庆假期可能存在的备库需求提振场内信心,在供应略微收紧和潜在需求的支撑下,持货商开始逐步将报价上调。基本面来看,虽然有几家镓厂均存在停减产行为,但由于其持续时间较短,大部分为期一周左右,且部分镓厂规模相对较小,导致最终影响产量较为有限,对现货市场供应亦未造成明显冲击。在前期库存的不断消耗下,下游买盘略有回暖,市场活跃度再度提升,为金属镓现货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。基于供减需增局面,持货商开始拒绝降价出售,反之挺价情绪再起。伴随高价竞拍消息传出,市场报价再次上探,中国金属镓现货市场报价从2600元/千克左右上涨至2700元/千克上下,涨速相对上一轮价格变动有所放缓。季度末期,金属镓价格基本稳定,各方观望情绪渐浓,下游用户时有询单,镓厂报价基本在2700元/千克以上,低价货源难寻,贸易商方面报价基本在2750-2780元/千克(部分含账期承兑),部分实单可接受小幅让利。9月底,由于临近国庆,需方大部分采买完毕,中国金属镓市场进入半休市状态,市场活跃度降低。总体来看,对于有长假支撑的传统备库“黄金期”,9月市场表现相对清淡,下游用户虽有刚需备库,但采买相对分散,并未形成集中采买消费热潮,因此对现货市场价格虽有带动,但作用强度有限。
供应方面:2024年三季度金属镓供应对比二季度略有减少,企业生产变动频繁,增减产不一,尤其是在9月份。增产方面:贵州某新镓厂已有产品产出,正式对外销售,该厂建成产能为40吨,其理论满产运行下月产为3吨左右,从后期实际产量看每月大概在2.5-3吨之间。此外贵州、重庆地区地区新建镓厂前后进行试水,均计划在9月底实现产出产品,从目前情况看,未能按期投产,预计延后至10月,实现入市销售亦在四季度初。减产方面:本季度停减产发生在山西、河南、广西和贵州等多地,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存在不同的停产、压产行为,部分企业停减产仅持续一周左右,则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,其中影响比较明显的为广西某镓厂停产月余,影响产量7吨左右。截至9月29日,中国金属镓建成产能为1030吨,开工产能为875吨,开工率约为84.95%(长期停产的某河南25吨产能不计入总产能中)。
需求方面:2024年三季度中国金属镓消费情况较二季度略有起色,市场主要活跃消费主体依旧为磁材行业,其余消费板块大多以执行长单为主,现货少量采购为辅。从时间发展来看,季初需求表现平平,现货市场采销消极,8月中旬后磁材行情有所好转,且买涨不买跌心理促使下市场询单采购增加,买盘升温,而9月基于中秋国庆假期前备库需求,现货市场陆续签订订单。各消费板块而言:MO源行业开工并无提升,个别工厂减产降本行为持续,由于其下游消费一般,导致厂家生产积极性较弱,关于原材料金属镓长单签订量可覆盖日常生产需求,并未参与现货市场;磁材方面,前期行情低迷,下游需求一般,商家询单采购谨慎,原料高价下刚需采买,部分企业担忧价格持续上涨,因此提前购买;后期磁材终端情况有一定转好,商家信心有所提振,询单氛围有所好转,且由于长假前需提前采购储备假期原料库存,从而现货市场常见磁材企业采购身影,同时部分买家认为价格仍在高位,因此实际按需采购中存在压价行为;此外,光伏用镓数量则维持在低位,其余板块亦长单为主,较少参与现货市场。
综合来讲,三季度中国金属镓市场价格波动频繁,季度中存在暴涨暴跌现象,整体看价格走势向上,季度均价高于上季度。三季度前期市场行情低迷,业者对行业关注度降低,现货市场询单寥寥,运行缓慢。随着买盘逐渐升温,且有镓厂停减产消息传出,镓厂开始新一轮挺价惜售行为,价格快速拉涨至年内高位,下游畏高心理随之而生,虽后期存在回落调节行为,但在中秋国庆假期备库消费缺口的支撑下,价格很快再度向上挺进,直到季度末期,中国金属镓现货市场价格依旧保持坚挺。
二、2024年第三季度镓进出口情况
1、进口方面: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,2024年7、8月中国镓进口量为0.003吨,环比、同比均有一定减少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2024年1-8月中国镓进口总量为0.114吨,同比减少97.32%;
2、出口方面:2024年7、8月出口量为22.74吨,同比增加200.00%,三季度中国镓出口较二季度明显增加,仅季度前两个月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二季度总量,月均出口达到11.37吨,较二季度月均出口量5.192吨增加118.99%。三季度中国镓出口绝大多数流向日本(13.207吨)和德国(7吨),其余则流向韩国和土耳其,二者共计2.623吨。出口较多的省份/直辖市是湖南省,有15.907吨出口量,占7、8月出口总量的69.95%,其次为广东省(2.7吨)和北京市(2吨),湖北省出口1.523吨,而江西省和云南省合计仅出口0.61吨。2024年1-8月中国镓出口总量为42.29吨,同比增加17.68%。从三季度出口增加来看,部分业者认为出口管制有所放松,缓解内贸消费压力,但高出口量可否持续后期需密切观察。
三、2024年第四季度市场预测
供应方面:2024年四季度,中国金属镓供应依旧存在增量预期,山东和云南个别新建产能或有投产可能,但预计即使投产在四季度也较少体现,而贵州和重庆地区新建镓厂三季度中后期开始试水工作,生产流程不断调试中,两家工厂均表示或将在10月份可实现投产以及真正入市销售,实际放量将在四季度有所体现。据了解,贵州新厂建成产能50吨,投产后理论月产4吨左右;重庆新厂建成产能120吨,投产后理论月产10吨左右,但由于其配套氧化铝厂使用进口矿生产,因此预计其实际生产中产量将有减少,达不到满产运行,但即使重庆新厂投产后实际开工水平降低,两家新厂叠加月产量预计仍将增加10吨有余,将对中国金属镓现货市场形成冲击,中国金属镓总体供应明显增加,需方采购渠道拓宽,镓厂竞争加剧,业者后续需保持高度关注。此外,还需关注其他在产镓厂后期的增减产变动;
需求方面:随着国庆假期持续消耗,预计10月后期将有部分下游企业存在补库需求。由于本年度春节时间较早,因此预计在四季度末需方也将存在节前备库的可能性,导致阶段性买盘回温。此外磁材方面需关注后期稀土进出口发展情况,以及四季度在海外传统节日加持下,LED方面需求或存在一定好转,但预计回暖程度有限。整体看,四季度需求方面预计略有起色,市场整体依旧长单为主,现货采购为辅;
综合来看,2024年四季度中国金属镓市场价格或将整体高位运行,十一归来后价格高位坚挺,此后消费疲弱价格回落,而后期在年前备库的支撑下价格再度上涨,整体水平预计低于三季度。四季度中国金属镓供需将均有增加,但供应增量明显大于需求变化,加剧供强需弱格局,然而供方出货心态变化或导致市场供需失衡,从而引发价格变动。预计在新产能的不断放量下,季度中期价格将明显回落,而后期年前备库需求作用下,价格亦将转势上涨。预计四季度中国金属镓均价略低于三季度,日均价格在2300-2800元/千克区间内波动。
注:本文来源【网络】,非运田金属公司观点,版权归出处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投资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