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田金属——专注铟锗镓废料回收、碲硒铋废料回收、ito靶材废料回收、金银锡钨废料回收、铅锌铜废料回收、含金属废水回收、环保工程、稀有金属产品系列回收
新闻动态您当前所在位置:运田金属 > 新闻中心 > 战略金属博物馆 | 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——铋

战略金属博物馆 | 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——铋

更新时间:03-25 10:44阅读量:4

战略金属博物馆 | 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——

近期,国际市场铋金属价格暴涨,引发业内高度关注。自今年1月底以来,欧洲现货市场铋的价格已从每磅6美元飙升至每磅40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,涨幅超过6倍。美国铋的价格甚至达到每磅55美元,而之前是6.5-7美元。国内价格也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翻番,由每吨7万多元人民币涨到15万元。铋价暴涨固然有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,但也反映出诸多深层次原因。商业情报公司CRU Group的大宗商品分析师称,目前没有完全替代中国材料的供应来源,稀有战略金属争夺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。

图1:欧洲铋价创历史新高(单位:美元/磅)

战略金属博物馆-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--铋1

来源:伦敦证券交易所(LSEG)

 

我国铋资源储量与产能主导地位难以撼动

 

我国铋产业凭借资源与产能优势,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。在资源端,我国铋储量居世界第一,约占全球总储量的66%。主要原因在于铋矿多与钨、钼、铅等金属矿共生,而上述金属为我国优势金属,丰富的资源储量提供了充足的铋资源储藏。铋在地壳中含量较小,属于稀少元素,丰度接近于银。全球铋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、澳大利亚、秘鲁、墨西哥、玻利维亚、美国、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。铋通常是在铅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,很少有足够数量作为主要产品开采。在中国和越南,铋也是钨和其他金属矿石加工的副产品或副产品。在日本和韩国,铋是作为锌矿加工的副产品或副产品生产的。美国1997年停止初级精炼铋生产,高度依赖进口。从2020年-2023年的进口来源看,中国占67%、韩国占20%、其他为10%。2020年-2024年,美国铋回收量约占表观消费量的3%到10%。

 

在供给端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铋生产国。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(USGS)数据,2024年全球精铋产量为1.6万吨,全球产量稳定、近10年无太多增量。我国2024年产量为1.3万吨,占全球的81.25%。此外,老挝和韩国2024年产量分别为1100吨和1000吨,占比分别为6.87%和6.25%。我国国内铋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,如湖南白银、高能环境、中钨高新、豫光金铅等企业,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。2025年2月4日,中国对铋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。虽然三氧化二铋未受限,且其2024年出口量达到8500吨、同比增长32%,但海外买家采购许可审批不确定,影响全球供应。目前铋库存相对充足,据中联金2025年3月6日数据,仓单库存中铋库存量达14502吨,且2021年-2023年全球精铋产量大于消费量累计1.33万吨,精铋及其制品社会库存较可观。

 

表1:全球主要铋产量分布(单位:吨)

战略金属博物馆-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--铋2

来源:USGS,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

备注:通常铋在矿山或国家一级报告没有单列,因此储量和资源数据难以量化

 

在消费端,目前尚没有公开的权威数据能明确给出2024年铋全球消费地区的具体占比,只可通过相关信息进行大致分析。全球铋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欧美、中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,铋产品消费量每年以8%的速度增长,新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。中国是铋的主产国和消费大国,2024年消费量突破6000多吨,在全球消费中占有相当份额,其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、合金、焊料、冶金添加剂、光伏焊带等。美国大多数国内铋的消费是用于化妆品、工业、实验室研究和制药应用的化学品,2023年-2024年铋消费量连续下降至760吨。欧洲也是铋的主要消费地区,在冶金、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。日本同样是铋的主要消费国之一,在电子、医药等行业对铋有一定需求。2023年全球消费量1.68万吨,同比增长6%,预计2025年突破2万吨。

 

国际市场铋价格暴涨背后的战略价值暗线

 

铋是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,被广泛应用于医药、冶金、颜料、化妆品、电子、半导体、光伏等行业。铋的传统领域需求稳定,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科技的创新与突破,诸多新兴应用在不断拓展,铋的战略性新价值不断被发现,成为推动其价格上涨的巨大潜在动能。

 

医药化工是传统应用中重头领域,放射性铋同位素可用于放射治疗,如铋-213可用于癌症治疗;铋化合物枸橼酸铋钾、胶体果胶铋等是常用的胃药,治疗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,其他化合物还可用于白血病、淋巴瘤治疗及抗菌制剂。2023年医药领域销售额达15亿元,占全球消费量的35%。在冶金领域,铋常被用于制造易熔合金,可作为保险丝、防火门的闭门器等;作为冶金添加剂,可以改善金属的性能,如提高钢铁的切削性能,增强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等。在光学领域,铋化合物可用于制造光学玻璃,能改变玻璃的折射率和色散性能,满足不同光学仪器的需求。

 

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来临,铋的新用途正展现出广阔的前景。在环保领域,铋具有低毒、环保的特点,作为绿色金属其替代铅、锑、镉、汞等有毒金属的趋势明显,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。在新能源与电子领域,铋基焊料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和5G芯片封装,2025年需求预计增长40%。铋在光伏焊带、核工业等新兴领域需求不断增长,2024年光伏焊带消耗铋约2300吨,占全球消费量的13%。此外,碲化铋用于温差电偶和太阳能电池,铋基超导材料或革新电力传输技术,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,铋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。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,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。

 

尤其需要强调的是,铋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。铋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,其能带结构特殊,载流子迁移率高,能实现高效的电子传输,可用于制造量子器件。而且铋的一些化合物,如铋硒化合物等,是重要的拓扑绝缘体材料,可用于实现量子比特的稳定存储和信息传输。利用铋的特殊物理性质可制作高灵敏度的量子传感器,用于探测微弱的磁场、电场等物理量。铋在量子光学领域也有应用,可用于制造光学器件,如光子晶体等,用于控制和操纵光子的传播,实现量子信息的处理和传输。此外,铋在量子科技的研究中也常作为模型体系,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现象,为量子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。

 

我国铋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亟待彻底改观

 

我国是全球铋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也是铋生产、出口和消费大国。然而铋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。

 

一是在资源开发端,铋多作为铅、铜、钨等金属的伴生矿存在,独立铋矿极少(仅占全球储量的约5%)。国内铋资源集中在湖南、江西等地,但开采高度依赖主矿产(如钨矿)的市场需求。若主矿产价格波动或环保限产,铋的供应易受冲击。资源回收率低,综合利用不足。伴生铋在选冶过程中回收率普遍较低(部分企业仅30%-50%),大量铋资源在尾矿或废渣中流失,资源浪费严重。

 

二是产业链结构失衡,附加值低。我国铋产品以铋锭、氧化铋等初级原料为主(占出口量80%以上),而高附加值产品(如高纯铋、铋基合金、医药级铋化合物)仍需进口,产业链利润空间被压缩。铋的传统应用(如冶金添加剂、焊料)占比过高,而在半导体热电材料、核医疗(如α射线屏蔽材料)、锂电池负极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研发滞后,未能形成规模化市场。

 

三是面临环保压力与可持续发展挑战。铋冶炼常伴生含砷、铅等有毒物质的废气、废水,环保治理成本高。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,企业面临更严格的排放限制,部分中小产能可能被迫退出。废铋回收渠道分散,再生铋占比不足10%,远低于欧美国家(30%以上),电子废弃物、催化剂等含铋废料的回收技术尚未普及。

 

四是国际市场竞争与价格波动风险。我国虽占全球铋供应量的70%以上,但出口长期以低价原料为主,缺乏国际定价话语权。铋价易受海外市场(如伦敦金属交易所)投机因素影响,波动剧烈(如2020年铋价跌幅超30%)。部分国家以环保为由限制铋制品进口,同时铋在部分领域面临铟、镓等替代材料的竞争,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。

 

五是技术与创新短板。我国铋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 高纯铋(99.999%以上)提纯技术、铋系热电材料制备等关键工艺被日、美企业垄断,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(研发占比普遍低于2%)。产学研协同不足,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低,企业缺乏与下游应用领域(如医疗、新能源)的深度合作,难以形成技术突破。

 

六是政策与管理瓶颈。我国铋产品质量标准、环保标准尚未与国际全面接轨,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粗放,导致行业无序竞争。铋未被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,资源保护力度不足,部分地区存在私采滥挖现象。

 

当前,关键矿产已登上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,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要地。铋作为我国的优势战略矿产,未来需通过技术升级、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,突破“大而不强”的困境。

 

作者 | 郑宏军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

 

 

注:本文来源于金属矿产,非运田金属观点。免责声明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,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,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。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投资,风险自负。

 

(编辑:)
cache
Processed in 0.153510 Second.